《特朗普: 华裔参政催化剂?》
来源: [周末画刊 909期 A18] 更新日期:2016-05-23
【中美艺术家协会、180艺术中国、艺术家星空网联合转载]
在芝加哥特朗普大厦餐馆Rebar 约见马克(中美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苏东波)时,记者很难把面前这位戴着无框眼镜、 面相儒雅的中年华裔男子和“政治暴乱”联系起来。今年月日,马克在人生的第一次政治集会上,亲身经历了美国总统大选史上罕见的暴力冲突。特朗普原计划当天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举行助选集会,当马克到达集会现场时,体验到的不是美式政治的热情,而是“充满着混乱和敌对的气氛”。
在排队入场时,马克就遇到了多名反对特朗普的抗议者,他们中大部分是伊利诺伊大学学生,不少是少数族裔,在场内外抗议特朗普的种种言行。马克还未入场,就得知出于安全考量,特朗普取消了这次集会。现场气氛随着集会被取消而完全失控,余名芝加哥警察根本无法阻挡上万特朗普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互相谩骂推搡。这次集会以多人受伤、 四人因为干扰警方执法被逮捕的结果狼狈收场。
早在年, 马克就拜读了特朗普的畅销励志书《特朗普成功创业》,并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今年年初,马克积极参与了芝加哥华人马静仪竞选伊利诺伊州议员的活动。怀着萌发的政治热情和对偶像的崇拜,马克早早就准备好参加特朗普在芝加哥的助选活动,扫兴而归令他有些愤懑。
特朗普集会的失败给马克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马静仪竞选议员,让马克看到了选举政治中政客为民谋利的健康一面;但特朗普集会上的骚乱让马克看到了选举政治中更为阴暗的互相攻击。马克意识到,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种族鸿沟, 特朗普
的支持者几乎是清一色白人,反对者以西班牙裔和黑人居多。
除了几个亚裔面孔的学生,马克在集会上几乎没有看到华人的身影。马克随后又去参加了威斯康星州的特朗普集会,则是一个华人也没有。马克从而对华人参与政治的动力表示担忧。
华人政治嗅觉“升温”
身为少数族裔,华人在美国一直有着成绩好、守法模范公民的刻板印象。但同时,华人也是出名的政治冷淡。“种族牌” 是本次大选的核心议题,墨西哥裔的非法移民和黑人的司法改革都是重中之重, 但华裔却没有自己的政治议题,政治参与度上
也全面落后。据年大选后的调查,只有/的华裔美国人加入了政党,参政比是亚裔中最低。但过去几年间,美国种族关系高度紧张,华人似乎也迎来了通过社会话题参与政治过程的契机。近期最高调的一次发声,便是声援华裔警察梁彼得的运动。
近年警察误杀黑人平民的案件频发,如弗格森的Michael Brown案、纽约的Eric Garner 案和近期的梁彼得误杀Akai Gurley 案,由此也催生了越演越烈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 黑人命也是命,简称BLM。该运动希望推进司法改革,让警方不要针对黑人社区暴力执法,并将涉事警察绳之于法。
这些案件中白人警察均未被起诉,而今年月,华人警察梁彼得在纽约受审,误杀和渎职两项罪名成立。判决引起了华人社区的高度不满,认为梁彼得因其华人身份,被纽约警察局作为缓解与黑人社区矛盾的牺牲品和替罪羊,体现了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双重标准。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华人众多的大城市,上万华人在判决后一个星期内纷纷举行“挺梁”游行,抗议判决结果。由于BLM的高曝光率,这次游行也获得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一些关注,可谓是华人维权的成功案例。
集会组织者王湉便是通过支持“挺梁”游行以及投身早前的华人维权活动,发现了自己的政治热情,开始参与选举政治。王湉还组织了年华人抗议Jimmy Kimmel“杀死所有中国人”言论的游行和年加州华人反对SCA法案活动。在参与为华人出声的活动中,王湉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这些朋友中不少在本次大选中支持特朗普。
华人政治元年?
特朗普之所以能激起爱憎分明的政治狂热,与他的政见中的种族因素不无关系, 其招牌政策就是对非法移民的强硬态度。他承诺将把余万非法移民驱逐出境,并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千里长城”。这激怒了包括合法移民在内的不少墨西哥裔,但也让自己深受本土意识强烈的部分白人选民的喜爱。
特朗普完全无视“政治正确”的教条,对BLM也毫不手软。BLM多次在各个候选人集会上打断演讲或者制造矛盾。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桑德斯尽量不对BLM表态,以减少冲突。与他们不同,特朗普不仅在集会被打断时主动批评BLM不尊重言论自由,还鼓励他的支持者亲自阻挠BLM抗议者,而不是坐等警方出面。特朗普的态度让他成为BLM的首要攻击对象,在马克亲历的芝加哥混乱中,就有BLM的参与。但对于因梁彼得一案被卷入BLM运动中的华裔而言,特朗普的姿态明显更为讨好。
王湉认为在华人权益问题上,特朗普的共和党比民主党更能帮助华人。民主党过于依赖西班牙裔、黑人和穷人的选票,所以民主党的政策对中产阶级华人并无利。举例来说,年民主党主导通过的SCA法案中,要求公立大学在录取时考虑种族因素,不得使录取率过于偏离平均水准,这样一来,原先入学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的西班牙裔就占了便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华裔则成了零和游戏的牺牲品。
年将是王湉和“北美特朗普助选总团”中不少人第一次在选举中投票。对于维权和参政之间的联系,王湉表示:“以维权为手段,唤醒华裔参政,为华裔立法,才能真正杜绝社会对华裔的不公。”共和党和特朗普代表着相信美国梦的中产阶级纳税人,不少纳税人“受不了自己的纳税送给非法移民”,华裔中产也是其中之一,特朗普对抵制非法移民和打破政治正确的坚定态度,让他获得很多原本可能属于民主党的选票。
但也有一些关注大选的华人对特朗普的言行表担忧。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的亚当·楚说他从小就看特朗普的真人秀《飞黄腾达》,视特朗普为偶像。他认为特朗普激起了美国社会中的排外主义力量,包括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这种情绪在今后会让华人更难融入美国社会。就算特朗普成为总统后表现不错,他的一些言论已经加强了美国各个族群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很难愈合,因此他更倾向于投希拉里一票。
华人票:未来的政治筹码
“凝聚华人力量”重要组织者吴一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梁彼得案”是华人参与政治很好的起点,在大选年可以“激起华人的投票意愿”,比起支持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这种投票意愿本身更为重要。这次大选,民主党和共和党有走向极左和极右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中,“华人不应该成为起哄者,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点是华人的根本利益”。假如华人成为某个政党的铁票仓,华人的声音将淹没于泱泱党群。如果华人维权组织“鼓励登记合法选民,专注提高华人投票率,并且在政
治觉醒过程中做到不站党、 不站派”,那么两党才会将华人的摇摆选票看做“少数关键选票”之一。
特朗普绝不是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候选人,但他却可以激起人们的政治热情。在其推动下,共和党初选投票数创历史新高,他本人的得票数也创了共和党初选个人新高。月大选时,特朗普必将激起空前的举国政治热情。
特朗普种族色彩强烈的政见会把一些敏感的种族话题推成大选焦点。但这是华人从零开始接触政治的绝好时机,也将会让华人更团结地凝聚于跟所有华人利益有关的议题上。无论届时华人是否支持特朗普,年大选都将是华人政治启蒙的重要时刻。
美国北美网2016年1月30讯】1月30日,芝加哥奥特莱斯时尚城(Fashion Outlet of Chicago)举行华星艺术节,庆祝中国新年
1月30日,刚开张两年多的Chicago Outlets首次举行中国新年(春节)庆祝活动。为芝加哥的2016春节庆祝活动又带来一个亮点。
小苹果集体快闪,该活动由芝加哥华星艺术团主办,芝加哥各演出团体参加了演出。
快闪后侨领登台拜年,下午2点,庆祝活动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张少博的精彩演奏中拉开序幕,张少博以精湛的演技,极富表现力的表演把现场几千名中外观众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
世界旗袍会芝加哥分会为现场中外观众进行了精彩的旗袍表演。
芝加哥旗袍会2016芝城挂历快闪
OUtlet的快闪活动,以庆祝春节的方式,让中外观众欣赏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把庆祝中国新年的热潮,推向了美国主流社会。同时给奥斯特斯时尚城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和人气。
左起:活动主办方负责人杨八林女士,奥斯特斯负责人,右为希林艺术学院荣荫宁
上图为活动现场
华联会在现场
E组三队晋级仅瑞典遭淘汰,伊布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征程。
2016/06/23 08:15】
然而小组赛两轮战罢,此前并不被看好的意大利队却让人眼前一亮。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的一群狮子。平民球队在孔蒂的率领下先后击败“狮群”比利时和“狮王”伊布领衔的瑞典,成为继东道主法国后第二只提前出线的球队,便是对这句拿破仑名言的最好证明。
用人不疑、灵活应变的执教风格,再加上简单有效的防守反击战术,让孔蒂这支星味暗淡的意大利队反倒是实现了16年来欧洲杯的首次两连胜提前出线。此外,预选赛的10战7胜3平再加上欧洲杯上的两连胜,让孔蒂麾下的这支意大利还在正式比赛中保持不败;而近4场比赛当中,意大利全部零封对手,这也是从2006年世界杯之后的第1次。也许看到此情此景,最高兴的要当属孔蒂的新东家——切尔西。
相比之下,欧洲新贵比利时队则在首轮与意大利的强强对话中稍显稚嫩。尽管双方在攻防两端的鲜明对比让比赛本身早早地进入了“矛盾之争”的节奏,但意大利队简洁清晰的防守则让比利时队无计可施。好在欧洲红魔终于在次轮面对爱尔兰的比赛中实现了自我救赎,凭借小魔兽卢卡库的梅开二度与维采尔的头球抢点,他们以3-0的比分掌握了出现的命运。
作为瑞典队的孤胆英雄,伊布凭借一己之力在附加赛中淘汰了另一支北欧兄弟丹麦,赶上了决赛圈的末班车。然而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欧锦赛,同样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效力的比赛中,形单影只的瑞典神塔却威风不再。若不是本方后卫在最后时刻自摆乌龙,恐怕“英冠水准”的爱尔兰队球队将制造又一个冷门,而次轮面对久攻不下的意大利队,埃德尔的绝杀又让瑞典队憾负对手。
最后一轮面对比利时,伊布的表现依然可以用努力来形容,毕竟一粒进球就可以为瑞典换取一场胜利,为自己延续国家队的征程。只是完成多次高难度射门的他,却难敌对方纳英戈兰那脚更加匪夷所思的远射,在比利时队庆祝晋级的同时,独自站在中圈的他只能仰天长啸,35岁的他就这样完成了自己在国家队的告别演出。
同样面对大赛告别战的还有意大利门将布冯,如果说这支星光暗淡的意大利队还有拿得出手的球星,那么第四次参加欧洲杯的布冯则当仁不让。要知道,38岁的他还在本赛季的意甲创造了连续974分钟不失球的新纪录。只是小组赛末轮中,他因为感冒缺阵,而替补门将西里古则未能阻挡布拉迪在第85分钟的绝杀,成就了爱尔兰人的首次欧洲杯小组出线。
来源:特稿】 发自:北京 2016-06-23 09:55:30
2010年7月31日,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吴建民接受致敬。理由是:无论他身为大使、外交学院院长,还是国际展览局主席,他都以儒雅、平和的个人魅力,展示了与世界进行正常交流的中国风范。(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我很少见到职业外交官不打官腔,因为对外说话要有口径,但是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跟中国人说话也按口径说话。吴建民是少有的职业外交官里头按常识说话、按人情说话的人。”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中华民族不怕多灾多难,就怕自己头脑发昏。” 吴建民最后一次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
2016年6月18日凌晨4点,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武汉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去世那天,77岁的他刚从北京飞到武汉,准备参加由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活动。
吴建民搞了一辈子外交,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位领导人做过翻译,是新中国第一批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他还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等职。
吴建民名满天下是在他退休之后。他有着务实、理性的外交理念,而且他积极著书立说、四处演讲发言来宣扬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常被人称为“鸽派”。此外,吴建民为人谦和,谈吐不凡,一举一动颇有大国儒者风范,是中国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吴建民的突然离世,引发学术界、媒体圈、外交界以及民间的大规模缅怀和哀悼。与此同时,他的去世也在公共舆论场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外交该“软”还是“硬”的激烈争锋:有人敬重他是中国最有风度、最儒雅的外交家之一;有人则骂他是汉奸、卖国贼、软骨头。
吴建民去世了,却留给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给领导人做翻译
按照计划,由吴建民主编的首部《中国民间外交发展报告(2016)》,将于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吴建民的突然离世,让报告的组织方共识网临时决定,发布会改为吴建民的追思会。
在追思会上,著名美国问题专家资中筠说,她收到吴建民去世的消息时“特别震惊”,虽然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是她“一定要来”。
“我很少见到职业外交官不打官腔,因为对外说话要有口径,但是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跟中国人说话也按口径说话。”资中筠在追思会上说,“吴建民是少有的职业外交官里头按常识说话、按人情说话的人。”
1939年,吴建民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吴保生是国民政府外交部的一名驾驶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由于父亲曾驻外两年为中国公使开车,他便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吴建民的大哥)起名为“卡尔”(即英语汽车“car”的音译)。吴建民出生后,大哥升格为“大卡”,他被唤作“二卡”。
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吴建民曾说,母亲给了他最朴素的外交启蒙,教导他:讲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平息事端;平日积累的良好关系,会在解决冲突、引发争议时让人受益匪浅。
从小学习成绩不错的吴建民,梦想报考北大物理系,却因班主任的一句话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被分配到了法文班。
吴建民说,大学时代对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培训了他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他去世后,他的很多学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都说:“吴院长经常鼓励我们要多锻炼,要坚持锻炼。”
吴建民的学生、外交学院副教授任远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去年我们曾一起去日本开会,开完会吴老师就来敲我的门,让我和他一起去锻炼。我们在早稻田那里的山上走了两个多小时,他边走边和我讨论当天的会议,也向我指出了当天发言的不足,包括下一步如何发展,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努力。”
1959年,刚满20岁的吴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做翻译,一做就是10年。在《吴建民谈外交》一书中,吴建民曾回忆,“最初做翻译的三四年是在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其间学了不少东西,挨过批评,长了教训。那时,除了本职工作外,翻译还要做很多其他事:办签证、点菜、端盘子、泡茶、倒水等等。”
资中筠在吴建民的追思会上,也回忆起她第一次见到吴建民时的场景:“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场国际会议上,他那时初出茅庐,比我晚一轮,我们叫他小吴。那时候有工、青、妇、和四大组织,他在青(青年联盟)我在和(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法文很好,后来知道他英文也很不错。”
1965年,26岁的吴建民第一次为毛泽东做翻译。当时,毛泽东接见刚果总统马桑巴-代巴夫人。吴建民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还年轻,只有26岁,又是第一次给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领袖当翻译,内心一个劲儿地念叨:不要太激动,要镇静,要好好翻译。但当毛主席出现在会见厅时,我还是感觉很激动、紧张,心怦怦直跳。”
2016年4月,吴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毛主席、周总理开创的中国外交,非常注重平等待人。我们在历史上受了一百多年的凌辱,现在虽然中国强大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平等待人,还是要谦虚,谦虚就是不要飞扬跋扈。”
25年驻外经历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吴建民有25年的驻外经历。他曾说过:“1971年跟随中国代表团重返联合国,是我外交生涯中最珍贵的一页。”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吴建民与夫人施燕华作为第一批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飞往巴黎工作,分别担任法语与英语译员。
他在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回忆在联合国工作的那段时光:“那时我还是个小萝卜头,时间很快,四十多年过去了。”
吴建民生前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联合国第6届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出席,那一次的讨论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我当时在现场,从整个会议的筹备到开始的全过程,我在一线有深刻的体会,第一次观看讨论国际秩序的会议,并且这次会议是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小平同志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
在联合国工作的13年间,吴建民从翻译做起,后来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
联合国被吴建民称为“外交官的大学堂”。一位曾与吴大使有过多次交流的高中历史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大使曾对他说,“你们要讲好历史,要把历史脉络理清楚,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那段工作经历对吴建民影响至深,他曾说,“联合国教给我跳出本国看世界;联合国使我有机会同全球最好的外交官打交道;联合国教我如何把握世界的脉搏;联合国让我看到了全球的顶级外交。”
吴建民一生担任过很多职务,但被人称呼最多的还是:吴大使。吴建民在欧洲曾担任9年大使,驻荷兰、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还有中国驻法国大使。
在得知吴建民去世的消息后,法国驻华大使顾山悼念他说: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晓法国并为中法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
一如顾山所说,吴建民当法国大使那几年,平均每年在法国各处要做五十多场报告,他会抓住一切采访、演讲、出席重大活动和宴请的机会,让法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吴建民在1998至2003年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主要任务是争取欧盟解除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克里·布朗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说,2004年,来自美国的压力意味着这方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个挫折并没有给吴建民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采取的平衡、开放心态的思维带来负面影响”。
在法国当大使期间,吴建民有一个“癖好”曾成为外交界的趣闻,就是他要亲自“挑厨师”。“我驻外当大使,干部是领导分配的,我一般不挑,但是厨师我得挑。”吴建民说过:“好厨师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因为有位好厨师,能做一手地道的中国菜,吴建民在驻法大使任上,曾经请到法国总统夫妇来他的官邸吃了一顿饭。吴建民说:“中国人和法国人走到一起,谈起吃,可以谈得没完没了。”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在西方的第一个文化中心设立在了法国巴黎。他就此推动创立“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且让埃菲尔铁搭披上了“中国红”。
他离任前,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他授予“大将军级”勋章。希拉克在给他授勋时还风趣地对吴建民夫人说:“大使夫人,可惜这枚勋章不能分成两半,但我要强调,这枚勋章也有您的一半。”
“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的很多人,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吴大使与施大使这对外交伉俪,一直是我们的典范。”一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现任外交官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非常恩爱,施大使之前本来可以到另外一个国家做大使,但她牺牲了做大使的机会,把大使夫人要做的事料理得特别好。她是一位既当过大使,又当过大使夫人的杰出女性。”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武汉遇车祸去世。(视觉中国/图)
学生眼里的吴院长
卸任驻法大使职位后,吴建民的外交官生涯画上了句号。然而,2003年,64岁的他却又出任外交学院院长。
“老院长为我们外交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说,校长就是要为学生、学校多做贡献。我们现在脚踩的这片地(指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是他最早提出建设的。”吴建民的学生、外交学院讲师冯继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建民当院长后,提高了外交学院教师的津贴。他在任的5年间,外交学院的知名度也飞速提高。以前很多人都只知道展览路加油站,并不知道外交学院。”
对于老院长离世,外交学院师生第一时间表达了缅怀之情。6月18日,吴建民去世当晚,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学生们自发组织了追思会。现场有近500名学生,除了有很多他以前的学生之外,很多大一和大二的新生也来了。
外交学院副教授任远喆记得,吴建民任院长期间,身体力行推动外交课程发展,“外交学院有两门非常经典的课程:交流学和外交案例课,就是他开创的。他当院长期间,还请了老外交官,包括大使和参赞来给我们上课。”
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吴建民在任院长期间,还为学生们请来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前国新办主任赵启正等各界知名人士。
一位学生会的林同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退休后,老院长每个学期都会来学校做讲座,他很支持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邀请他,有时间他一定都会参加。”
“对于很多他的学生来说,他不仅是一位严师,有时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冯继承对南方周末回忆,当年她在读博时,曾有去以色列学习的机会,“但是我很纠结,我希望早日能完成学业,他说这个机会很难得,中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如果你能了解这个复杂的地方,其它的复杂问题就不在话下了。他支持我去以色列访学,说哪怕你去那里可能会延迟毕业,他觉得都值得。”
冯继承后来听从吴建民的意见,决定去以色列。在走之前,吴建民将自己认识的以色列和中东的学者都介绍给她,并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也给他们发了邮件,“包括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他认识的外交家的联系方式也留给我了。”
冯继承哽咽着说:“他会站得很远指导你,只要能够为你提供帮助,他都会无私地把资源提供给你。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长得更好,有更强的能力。”
“中国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
2009年,70岁的吴建民正式退休了。
提到退休后生活,今年4月,吴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我搞了一辈子外交,第一要对世界继续观察,继续思考这个世界;第二照顾我的夫人;第三,有些地方需要我讲一讲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去大学讲课,还有接受一些记者的采访,另外也出席一些国际会议。国际上对中国很感兴趣,外交部也很支持我出去讲一讲中国人的看法,因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还是比较弱的。”
退休之后的吴建民,还致力于推动民间外交。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在吴建民的追思会上说:吴大使曾建议请一个叫陈于化的人来参加民间外交座谈会。陈于化曾经想把他种的月季花和做的瓷器送到联合国展览,让吴大使帮他,但是后来失败了。开始周志兴觉得,这个场合让陈于化来不太合适,但是吴建民认为种月季花、做陶瓷,然后送到联合国,就是很好的民间外交,坚持要请他来。
曾经为吴建民编辑出版过两本书的中信出版社经管社社长朱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建民留给她的印象是非常勤奋、宽容,同时也非常谦和、低调和朴素。“他从不把自己当做老人,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我们的活动,有时他来参加活动没有秘书,一个人拎着一个电脑包就来了。”朱虹说。
吴建民搞了一辈子外交,其外交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三要,三不要”。也即,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简而言之,吴建民始终坚持中国应该继续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和平、发展是主流,他反对所有违背时代主题的言论和行动,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和为之抗争的出发点。
在6月19日举行的吴建民追思会上,有数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今年已94岁的著名学者何方,让自己的妻子宋以敏代为转达他的哀思:“最近看到关于他的一些争论,恍然觉得回到我当年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候大家对我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吴建民同志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他是很难得的,坚持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的人。”
许多人认为,吴建民近些年引起广泛争议的话语,在大方向上与中国的大政方针并没有任何抵触之处,在内容上也多是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内政外交所验证的常识。
“如果吴先生只是在小圈子里讲这些话,几乎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当一位资深的外交官在今天的社会里讲出这样的常识,居然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吴大使敢说真话的个性之外,其实也有中国社会变化、阶层分化的深层次原因。”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殷罡教授说:“如果吴大使是‘鸽派’,什么是‘鹰派’?在天上飞,实在不行就抓鸟,饿急了就抓老鼠,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地盘强,实际上是弱。什么是鸽子?鸽子能够传递信息,它能飞上千公里,所以如果说吴大使是一位鸽派的话,他确实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
吴建民生前曾接受过南方周末记者多次专访,他还是2010年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的被致敬者之一。2016年4月,借由吴建民新书《如何做大国》出版的机会,南方周末记者最后一次采访了他。
4月16日,下午3点,北京的天气突然炎热起来。在一个布置简单的办公室中,吴建民笑容可掬,谦和有礼。在正式开始采访前,他很亲切地问:这本书(《如何做大国》)读起来感觉怎样?有收获吗?
在采访中,这位年过七旬的外交家思维敏捷,侃侃而谈。他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中华民族不怕多灾多难,就怕自己头脑发昏。”采访的最后,南方周末记者委婉地提出了一直很想问的问题,您怎么看待和您意见不同的人?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总体反映是积极的,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把这种现象放在全球大反思的背景下来看,我们就会有一种平常心。”吴建民说,“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既是百家争鸣,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包括我的、你的、他的。”
【中新上海网6月20日电、达利敏报道;艺术家星空、180艺术中国、中美艺术家协会联合转载】
历经一个月的“中国电梯安全儿童绘画大赛”上海赛区儿童绘画比赛评选结果新近出炉,颁奖典礼于18日在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举办,现场对53幅具有较高水平作品的小画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对前十名入围全国电梯安全儿童绘画比赛参赛作品的小画家们颁发了特制的奖杯以资鼓励。
上图为上海文化市场研究所刘凯祥主任给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
主办方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办方上海市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和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青团黄浦区团委、中国美协艺委会等多位领导及指导老师亲赴现场为参赛小朋友颁发奖状及奖品。此次活动得到了绘画工具专业厂商迪克森文具公司(LYRA系列)和上海芬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EDU3系列)的绘画工具及奖品的全程赞助。包括上海电视台、中新社、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等参与报道并同现场来宾一起见证了获奖小画家们的荣耀时刻。
由国家质检总局发起的全国电梯安全儿童绘画比赛4月底吹响号角,5月拉开战幕,上海赛区协办方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通过网站、杂志、海报等多种形式,在上海的各所学校、少年宫和美术学校的帮助下,对年龄在8-12岁的小朋友发动了广泛宣传,最终收到了六百多幅作品,经过美协专家和电梯专家从主题、构图、色彩、创意及整体美观度的综合评审,选出了53幅佳作,再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十幅入围参加全国赛的作品。而得奖的画作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对电梯主题表现鲜明和动感;表达技法正确、生动;创意、构图、色彩、造型和画种令人惊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美术编辑,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在典礼仪式上评价说,“你们是懂得观察和生活的!正如我的老师教我的,意从生活来,你们做到了。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绘画比赛,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作用。”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支锡凤秘书长称赞这些电梯小画家们是最棒的,也感谢家长、老师在背后的付出,“每一幅画都凝聚了一群人的心血”。上海质监局特种设备处彭力副处长在他的发言中又为所有到场小朋友科普了电梯种类及电梯安全知识。所有的小画家和家长老师参观了三菱先进的服务体系、监控系统,进一步近距离地深入了解电梯系统和知识,为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电梯协会除了将入围的十幅作品选送参赛全国比赛,对于所有参加本次比赛的画作,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都将在《上海电梯DM》杂志上印成画册特刊,发放给每一位参赛的小学生,留做成长的纪念。另外,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也将与美术学校合作,用学生美术作品的形式将电梯安全的规章、知识做成宣传画册,并以志愿者总队带领企业志愿者分队的方式在学校、社区和公共场所统一行动、广泛宣传。(完)
【新闻内容由上海文化市场研究所刘凯祥主任提供;中美艺术家协会冯振华整理】
[光明网 2016-08-20]
按照地位的不同,唐代宫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品级的宫中女官;另一类则是没有品级的普通宫女,后者占据了宫女的绝大多数。唐代后宫的女官又称“宫官”,她们是后宫中除了皇后和嫔妃之外的管理阶层,在后宫成千上万的宫女中属于地位较高的等级。西安枣园唐墓中拥有墓志的4位宫女,就属于这一类。
庞大的后宫拥有数以万计的宫女
后宫等级森严,一品到五品基本都是皇帝的嫔妃,有一些威望较高、资历较深的宫中女官,也能获得五品的级别;六品到九品,则是普通宫中女官的品阶。终唐一代,后宫的等级制度虽几经变更,但其基本的内容大致如此。
后宫等级森严,一品到五品基本都是皇帝的嫔妃
这类宫女死后没有墓志,所以她们的生活就更不为人所知。枣园唐墓群中没有墓志者很有可能就是这一类没有品级的宫女墓葬。
说到宫女的等级,就不能不提及宫女的来源,因为宫女们的入宫方式往往决定了她们在宫中的地位。
此外,还有少数宫女是由附属国、地方官,或者公主进献入宫的,她们往往具备特殊的才华,容易受到皇帝的注意而晋升为妃嫔,但是她们也常是进献者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奸细,太平公主就曾经通过进献宫女来监视唐玄宗,并试图谋害玄宗,然而最终并未得逞。
还有少数宫女是由附属国、地方官,或者公主进献入宫的
宫女的职责就是为皇帝和后妃们服务。为了满足主子们安逸奢侈的生活需要,宫女们承担着后宫繁杂的劳动,她们的工作范围包括宫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此外还有专门从事歌舞杂耍等表演项目的宫女。不论日常劳动抑或歌舞表演,都是十分辛苦的。
宫女们承担着后宫繁杂的劳动
诗中又有“每夜停灯熨御衣”一句,可见每天晚上宫中熄灯之后,那些负责皇帝服装的宫女还要熨烫御衣,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宫女也有娱乐活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上官婉儿,她是高宗朝名臣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杀之后,年幼的她随母亲郑氏配入后宫,自小便在宫中接受教育,由于婉儿才华出众、机警过人,备受女皇武则天的喜爱和信任,在武则天主政时期及中宗朝都曾显赫一时。
上官婉儿这样的佼佼者毕竟凤毛麟角
然而,上官婉儿这样的佼佼者毕竟凤毛麟角,多数宫女都在琐碎枯燥的劳动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衣食无忧、精神空虚”,不过,宫女们的生活也并不全是灰暗的一面,在宫中,她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来调节枯燥的生活。
宫女们还有一种娱乐项目叫“参军戏”,形式类似于现在的相声,一人主讲,另一人在旁打岔,说一些娱乐性的逗笑的东西,还有诸如荡秋千、斗百花、抛球等游戏,大凡民间流行的娱乐项目,宫女们也能在宫墙内玩耍,解解闷儿。
寂寞芳魂何处去
不过,唐代也常有“出宫女”的情况,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或者新皇帝即位,常会放出部分宫女。
“放宫女依皇帝的个人喜好而定,皇帝个人如果同情宫女,就会放得比较多。比如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多,玄宗时期放得就比较少。”有些被放出宫的宫女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唐代后期的一个秋天,年轻的诗人卢渥赴长安应举,一天,他来到御沟边散步,无意间看见水上漂来一片红叶,捞起之后,发现上面题有一首五言绝句:“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一时好奇就将红叶放入箱中妥善保存。
放宫女依皇帝的个人喜好而定
多年后,唐宣宗即位,放出了部分宫女。卢渥也娶到了这样一位宫女。一天,那位宫女无意中看到了卢渥收藏的这片红叶,不禁感叹不已:“当年我偶然题诗于叶,谁料想竟然被卢郎收藏。”大家起初并不相信,于是取来笔墨检验笔迹,竟和红叶上的一般无二。这就是着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然而,这些千年难遇的佳缘必竟少之又少。被放出的宫女有些嫁人,有些回家奉养父母,还有很多无家可归,便流落民间,过着飘零无依的生活。
被放出的宫女有些嫁人,有些回家奉养父母,还有很多无家可归
唐代很多出宫的宫女后来都沦为有钱人的“别宅妇”,就是被人包养了,在唐代的法律中属于通奸,是违法的,捉住了要判刑。然而,她们还算是得到了自由。大多数宫女一旦进宫便再未踏出宫门半步,在宫中终其一生,待到香消玉殒之时,便被埋葬在被称为“野狐落”、“宫人斜”的宫女墓地。
对宫女来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固然可悲,然而得到了也未必可喜。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但他的五男二女都是嫡出,这在帝制时代是极为罕见的,其原因就在于皇后独孤氏是一个妒忌到变态程度的女性。她从不许杨坚爱上别的女人,有一次她得知杨坚喜欢上一个宫女并让她侍酒,便醋性大发,随即用酷刑将此宫女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