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芳华 2018-03-23 13:33:37
人都说沙特是一个土豪,满地都是黄金的国家,但是真正到过沙特的人并不这么认为,甚至是沙特首都利雅得,也仅仅只是拥有着几座高楼大厦而已,大多数地方相比起中国一线城市还是有不少距离。雨季的利雅得,一场大雨就暴露了沙特的薄弱地方。
媒体曝光度比较高的中东王室包括沙特王室、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王室、约旦王室、卡塔尔王室、摩洛哥王室等。当然,并非所有的中东国家都有王室,像埃及、利比亚、突尼斯等国,政治体制已经在慢慢靠拢西方世俗国家。
那么为何总是出现沙特人特别土豪,挥金如土的新闻呢?没错,沙特真正土豪的正是王室成员。据媒体报道,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还是王储的时候,去马尔代夫旅游的时候,花费1.8亿包马尔代夫3岛度假,光是保镖人数就达到了100人,另外还有豪华游艇和漂浮在海上的医院随时待命。
沙特现任王储,萨勒曼的儿子穆罕默德虽然在沙特大搞反腐,以涉嫌贪污等罪名逮捕了包括素有中东首富之称的阿尔瓦利德王子在内的数名沙特王子和商业精英,但是王储本人却被媒体相继曝光极其腐败。2015年,王储本人相继购买了价值5亿美元的豪华游艇,价值4.5亿美元的达芬奇油画,和价值3亿美元的巴黎“路易十四城堡”。
可见,沙特真正土豪的人都集中在沙特王室。而沙特普通老百姓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只能选择老老实实的工作。但是沙特的福利确实比我们好太多,比如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医疗和很多比较便宜的生活物品。
谈到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王室生活,沙特王室是最好的代表。沙特的王子们似乎特别喜欢和比基尼美女开性派对。比如说,拥有王国控股公司的沙特王子瓦利德,连续10多年蝉联中东富豪榜首富。瓦利德的一个特别嗜好是美女,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贴出来自己与一堆性感美女合影的照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沙特国家的法律规定国内女性不可以穿裙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对沙特王室的最好讽刺。比如,前几个月,一个超短裙视频在沙特社交网站上引起轩然大波,一名沙特女子身着露脐上衣和超短裙,一头棕褐色秀发裸露在外。愤怒的沙特警察甚至在全国通缉这个女孩。
比如说,沙特王室大概有5000个男性子孙,可以说是5000人夺嫡。现任的国王萨勒曼,是开国国王第25个儿子,继位时已经79岁了,足足等了五代国王,整整60年。至于被打入冷宫的沙特公主和王妃,那更是数不胜数。卡塔尔的现任埃米尔,甚至是在废掉自己亲生父亲后才登上大座,这简直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翻版。
如果你说中东的王室都是这样的颓废,显然也是不准确的。约旦王室可谓是中东王室中少见的正面典型。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王妃拉尼娅,日常生活中绝无丑闻。尤其是王妃拉尼娅,其优雅的女性气质让西方为之青睐,西方媒体将她与杰奎琳·肯尼迪、戴安娜相提并论。因为沙特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的,所以沙特的开国国王光老婆就娶了38个,还不包括情人,孩子生了120多个,现在的王室成员的生活十分的隐秘,对于行宫内的具体模样少有人得知,只知道坐的椅子也都是黄金做的。
中美大国博弈:必有一战还是共同演化
坦率讲,现在美国还是一个壮年人,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美国的颜值也很高,能力也很强,是群众基本拥护的国家。我们是刚提拔不久的二把手,我们想把它挤走,又不敢打它,所以挺难的。
我们中国正在想各种办法。
第一,创造条件让它犯错误,有一天让巡视组把它给办了;
第二,让它忙不过来,最后让它忧郁症,自己不想干了;
第三,和美国搅在一起,让它打不了你,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想法很多,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收拾它,但是说说容易,做着很难,因为美国是非常优秀的国家,这些小把戏其实它也知道。
从外交角度来讲,中美关系是我们最大的外交难题。
原来我们中国外交是四根支柱: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国际组织外交。内部的定位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今天还这么说,但是原来在四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话叫“中美关系是整个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因为中美关系无处不在:大国里面的关键是中美关系,周边搞不搞得好看美国,发展中国家影响推不推得下去也看美国,国际组织主要的活跃对象也是美国。我们外交四块,美国无处不在。所以处理好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第一大难题。
未来 10 年、20 年美国还是我们要处理的最大的外部因素。
像日本,我认为我们中国已经彻底超越它了,因为过去日本越过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历史现象。
日本 2009 年出了一本书,卖得很好,题目叫《做十分之一的国家》。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判断,它告诉日本人:过去 5000 年大部分时间中国都是东亚的中心,这是常态,过去 100 年日本成为东亚的中心是非正常现象。
为什么非正常?因为从西方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叫工业文明。日本学工业文明学得特别好,不仅学得亚洲第一,而且是全世界非西方第一。中国有一段时间愚蠢的拒绝学习工业化,特别是晚清 70 年,着实非常可惜。于是日本拥有了工业国对农业国的优势,就成了东亚的地缘政治中心。
但是大前研一提醒日本人:
日本所获得的优势,本质上讲是知识的优势,因为日本学习态度好,所以它知识掌握得好。但是从哲学上讲,只是有一个知识优势,而且这个知识优势很脆弱。因为知识优势,通过学习完全可以弥补。日本能保持知识优势的前提是中国人愚蠢的拒绝学习。
在书中还有一个结论:从邓小平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学习了,中国技术上拉平日本,赶上日本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中国的技术和日本拉平,中日之间的力量将由规模决定。最终日本会回到常态,那就是日本的 GDP 是中国的 1/10。所以他告诫日本做好准备,那一天会来,日本将是中国的 1/10。
长期来讲,日本做为一个外部因素不是很重要。
印度,我从来不看好它。
欧洲也悬乎了,欧洲的前途我是不看好。2013 年开始,布鲁塞尔是欧洲最国际化的城市,布鲁塞尔新生儿当中一半以上的男孩得叫穆罕默德,女孩也是一样都是伊斯兰名字,所以现在欧洲即使难民不去了,以它们的生育率,欧洲一定伊斯兰化。欧洲女孩现在都是个人主义者,给你们家生一个孩子交代任务就不再生了,所以欧洲伊斯兰化是必然的。
俄罗斯也有问题,俄罗斯经济搞不好,它不会玩市场经济。而且俄罗斯也有人口问题,俄罗斯是 1.42 亿人,俄罗斯女孩生育率比欧洲还低,欧洲一个女孩一辈子生 1.2 个孩子,俄罗斯女孩生 0.7 个孩子,一个都不到。
据我的分析,日、印、俄、欧都不行,外部真正能干的就是美国——眼前是最大外交难题,未来是最大的外部因素。
中美关系是 21 世纪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中美双方合作,21 世纪国际关系很有希望;如果我们对抗,21 世纪就是对抗。这是中美关系在我们外交中的定位。中国的安全挑战是内部、台湾、外交,外交排最后。但在外交中,中美排第一。中美关系的定位是眼前最大的难题、未来最大的外部因素、整个 21 世纪决定性的双边关系。
现在讲讲中美关系的状态,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既竞争又合作,既重要又复杂。
冷战时候美苏关系是竞争为主,合作很小;现在的日美关系也有一点矛盾,但是绝对是合作为主;中美关系介于两者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只不过最近竞争上升了。
以前我们经常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现在是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是一定的,是必然的,坏不到哪里去是未见得的。
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重要就不用说了,它决定整个 21 世纪人类的命运。
复杂性,一方面中美之间贸易关系好得不得了,中美实际上是对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的统计当中,把欧盟 28 国当第一贸易伙伴,美国排第二。因为视欧盟为一个群体,单一国家来说,美国就是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很早就是美国牢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所以经济上我们绑得很紧,但是军事上中美都把对方当做第一敌人,在人类近代史上很少有这么复杂的关系。
现在谈中美关系,很多人喜欢说“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要解释一下。
历史上古希腊崛起后,斯巴达不服,它们两强就打起来了。这个战争打得很残酷,打了半个世纪,最后导致整个希腊文明的分裂。这个时候北方一个游牧民族马其顿人侵入希腊,统一了希腊。
修昔底德总结为什么这两强不能相处,研究的结果很悲观,说战争不可避免,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有一战,这是结构性矛盾。历史学家把这个结论叫“修昔底德陷阱”。
后来西方整个历史不断的在重演这个历史。最新研究表明,工业文明以来,16 次权力转移,只有两次是和平的:一次是英国把权力转给美国,这等于是父亲把权力给儿子,所以肯定是和平的;第二次是美苏冷战结束。只有这两次是和平的,其他都是打的。
现在中美之间在结构上就是进入修昔底德的现象,美国是守成大国,中国是新兴大国,所以很多人,特别是西方人认为中美必有一战。
是不是免不了我们不知道,反正中美之间有某种结构性的战略对抗是肯定的,而且美国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以中美关系结构上是对抗的。而且有两个东西加剧对抗:
一个是意识形态,美国是两党执政,因此指责中国一党专政;
一个是文明,美国是一神教文明,我们是世俗文明。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又表现为我们之间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又很高。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上相互联系,国际上确实很多问题我们得一块处理:
比如,反恐要一块处理,防止世界经济再出现问题,维持全球经济稳定,我们是一致的;防治埃博拉病毒扩散······这是中美关系的另外一面,一面是结构对抗,一面利益绑得很紧。
《纽约时报》评论道:
中美关系最后的结果是感情不好的夫妻关系,两个人一开始不认识,碰到苏联壮汉,还拿着刀,两个人吓到了,就挤到一块去了。认识之后一冲动就结婚了,结婚以后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天天吵架,但是又很难下决心。
因为两个人有共同财产,生了一堆孩子,所以就麻烦了。又不喜欢,利益又放不下,于是就凑合着过,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感情不好的夫妻关系。
中美关系总结构是对抗的,但是很复杂,共同利益相互依存,还有双方有很多合作的努力,而且有很多的成果。比如我们很多年前共同努力迫使苏联退出阿富汗;我们共同努力迫使越南退出柬埔寨,这都是很好的成果。
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状态,地位很重要,状态很复杂,眼前问题很多,南海是最突出的。
另外还有网络。美国人觉得我们总是在网上偷他们家的东西。
我们中国现在工业量很大,但是技术上我们缺一点,技术上一个是我们自己投资,一个是我们想学习,我们正儿八经想买,但是美国人不卖给我们。
在过去 30 年,我们技术引进,给我们帮忙最大的是德国,德国占引进技术的 46%。美国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过去 30 年世界上的高科技都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它就不卖给我们。不卖,我们就不客气了,以前没有网络没办法,现在有网络了,当然要用。美国现在认为在网上偷它东西最多的就是中国。
另外很多第三方在中美之间挑拨离间,越南、日本、菲律宾都在挑拨离间。这就是第三个情况,中美关系现在问题特别多。
最后还强调一个情况,美国从去年开始正在一轮对华政策讨论,现在美国战略学认为过去 40 多年对中国的政策可能是错误的,它想寻找新的办法,但是现在没有找到。
过去 40 多年,1972 年从尼克松开始,美国决定跟我们合作,和中国恢复关系。美国和我们恢复关系,它是期待中国走向民主化,成为美国体系的一个部分,所以过去 40 多年一直拉我们。小平时期看上去它那个期待会实现,因为中国正在走向开放,国内也是自由化在进步。
但是这几年美国人感到不对劲了,觉得咱们国内的走向和外交政策走向都不符合期待。
国内,按照美国的理解,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就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应该要民主,然后中国就从一党执政变成美国式的民主。它原来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不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城市化,也中产阶级了,中产阶级有 5 亿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但它突然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和别的国家不一样,他们不要民主,要第二个孩子,第二套房子。
另外我们的外交政策也变了,原来外交政策都是跟着美国跑,现在牛了;原来我们给美国的印象是美国的学生,比如我们加入 WTO,每个月写思想汇报,美国就是把我们当学生,所以那个时候美国挺容忍我们崛起。现在发现我们要另立门户,所以非常生气。
我们现在的走向和美国预想完全不一样,社会走向、政策走向都不一样,所以现在美国正在调整。但是我观察,好像到现在美国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有人说扼制中国,但多数人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扼制其实有一个条件,扼制的对象本身性格得有一点问题,它老得罪人。苏联挺合适,脾气大,他们自己总结说俄国人是战斗种族,俄国人遇到阻力就铁棒横扫,阻力加大铁棒加粗,所以可以扼制它。但中国人无法扼制,中国人灵活,会搞关系,而且会赚钱,他老给你做生意,给人家送钱,钱是人见人爱。所以用苏联的办法不行。
目前美国对我们的办法叫两面下注,一方面继续拉动中国,另一方面在中国旁边设防,这大概是现在一个大的方向。
中美虽然问题重重,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矛盾还是可控的。我把机遇分成三类。
首先,中美都是超大规模国家。超大规模带来物理上好处,打不赢对方,把你累死了,对方还活着,这跟欧洲国家不一样,欧洲国家弄不好就输了。
第二,中美都是文明型国家,比民主国家宽容度大一点,包容性大一点。
另外,中国和美国看起来挺对立,一个共产党国家,一个多党民主国家;一个世俗国家,一个基督教国家,但两国有共性。都是实用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自然生存的社会比较像。
而且,中美两家都重视软力量,很喜欢讲理,收服人心,这个跟日本、俄罗斯不一样。
中国跟美国玩游戏,玩太极的战略。日本、德国和美国都是玩拳击,硬碰硬。当美国特别生气的时候。中国不做声;当美国忙不过来的时候,中国一定是出手。2010 年美国开始整我们,就是回归亚洲;但是 2010 年到 2012 年底,美国怎么整我们,中国没有任何反应,依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无招胜有招,也挺好。
第一个新背景是核武器。
核武器使得两个大国很难正面相撞。100 多年前英国和德国有矛盾,后来打起来,因为那时候没有核武器,有核武器是一个制约。核武器是超大型的杀人武器,无法控制后果。
第二是全球化。
虽然英国脱欧,全球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总体上全球化在往前走。全球化导致一个问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天然的约束因素。
第三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本身是反战的,很计较利益,不愿意战争。美国市民社会是比较强大的,中国这几十年市民社会发展得很快,特别是一胎化政策使得中国人现在很难下决心打仗。
市民社会崇拜的英雄都是商业英雄,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现在小伙子都想做比尔·盖茨、马云,很少有人想做林冲,做巴顿将军。这种人也有,比例很小。市民社会强大本身对战争有约束作用。
第四,联合国和国际法的刚性化。
100 多年前英国和德国打仗,有一个原因是没有中间谈判的平台,它们俩谈崩了,就没地方谈了。现在不一样,很多国际场合可以谈,国际法的约束力也比 100 年前大。
第五,美国人的贡献。
美国对国际格局有贡献。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把国际政治的性格归成三个类型:霍布斯主义、洛克主义、康德主义。这是西方总结的,我们可以拿来用。
19 世纪欧洲列强主导天下的时候是强权政治,大家就要抢殖民地,而殖民地内部排外,所以矛盾很尖锐,抢来抢去就打起来。这是直接的力量碰撞,我们把它叫霍布斯主义。
美国从一战开始介入国际事务带来了变化,把国际政治的性格改了,改成洛克主义。
什么叫洛克主义?洛克主义就是法治主义。美国上来以后就倡导去殖民化,说服各国抢世界市场份额。所以美国来了以后真的有世界市场。大家不要抢殖民地,抢殖民地又死人,抢了以后你占领也挺费钱,以后人家民族觉醒就要抵抗,抵抗就要死人。所以美国跟欧洲列强讲:大家别抢殖民地,成本又高,我们之间还打起来,于是就搞一个普遍的世界市场,大家去抢世界市场的份额,这样就可以不打仗,通过自己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把自己的份额搞大,一样也可以繁荣起来。
这个跟 19 世纪欧洲主导的体系比就进步了,我们把这个体系叫洛克主义体系,这个体系肯定是进步的,对中国的崛起是有贡献的。
日本在明治以后有两次崛起,一次是二战以前,一次是二战以后,二战以前日本就学西方列强抢周边地盘,欺负中国、邻国,先抢朝鲜半岛,再抢台湾,还准备征服大陆,结果遭到抵抗失败了。但是二战以后日本又崛起了,这次崛起是和平的,因为美国给它提供了一个机会,你不用抢殖民地,你把你的市场份额搞大就可以,收益是一样大,甚至还大一点,所以二战以后日本从士兵变成优秀的工程师,也崛起了。
过去四十几年中美关系留下很多可利用的历史遗产。从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到现在,经过 40 多年的努力,中美有五个历史遗产。
第一,经济上相互依存,达到很高的程度。
我们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也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美国,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最高达到 3.95 万亿美元,最近掉了不少,现在是 3.2 万亿美元。
为什么我国外汇储备 2/3 都放在美国,买美国国债、公司债券?网上说这样做亏了,其实不对,我们是赚的。
2008 年美国出了危机,美国财政有几个月有点危险。美国政府收入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税收,还有一个债券。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国债利率急剧上升,卖不动。找中国帮忙,中国就在 2008 – 2009 年买了 8000 多亿债券,对稳定美国债券是有好处。
除了买国债,我们也到证券市场抄底。抄了房地美、房利美,这两房是政府支持下的股份制公司,专门给房地产业提供保险,因为金融危机从房地产业开始,叫次贷危机,美国的房屋贷款叫优质贷款、次优贷款和次贷,次贷出了问题。所以房地美、房利美差点破产,股票最低时候跌到 2 毛钱,还没人买。
后来中国进军买,大概我们平均持股是 4 毛钱买的,现在房地美、房利美的股票价值 7 块多。我估计我们不会持到现在,持到现在就赚大了。可能中间某一个点走了,但是 4 毛钱进,4 块钱卖也不错,应该赚不少钱,所以网上讲我们买房地美、房利美亏了其实不是,是赚了。
现在我们的金融资产很多,外汇 3.2 万亿,其他的金融资产还有 3 万多亿,截止到今年 6 月 30 号,我们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海外资产接近 7 万亿美元,不算私人的,地方的。而这将近 7 万亿的资产,国际市场猜测大概有 2/3 放在美国。
为什么我们要放在美国?坦率来说没有很好的选择。
国内没有什么投资机会,如果外汇都变成人民币拿回来就通货膨胀了,不能拿回来。拿回来也没有用,没有赚钱机会,所以只好放在外面。放在外面也没有好的出路,比如你不买美国债券,你买欧洲和日本债券,保险性更差,流动性更差。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国际上投资,其实投资机会也是很宝贵的,也不容易找。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机会就是中国和美国,其他都不行。你投到阿拉伯,第二天人家给你砸了,血本无归,不是你想投就投,所以不买美国国债,投资没有机会,买欧元、日元风险更大。
还有一种网上很时髦的观点是去买黄金。
买黄金我们一直这么做,但是不怎么解决问题。我们中国的黄金政策是只进不出,从来不对外出口,只对内进。中国大陆市场每年销售 800 多吨黄金,有 400 吨是收购老的黄金再卖,一半是老存货,一半是新的,这 400 多吨基本上靠外来进口。
而且国际黄金市场盯着我们,如果我们大规模购买,要么就是疯涨,要么就停了。
我们国内每年产黄金 400 吨,全部作为储备,不进市场,所以我个人估计现在储备量是非常大的。对外宣布是 1600 多吨,我估计不止,应该是数倍于这个,我们黄金储备量应该非常大。
我们只进不出,卖给老百姓,藏金于民,每年进口 400 吨,这已经是国际市场能给中国的极限,我们自己生产的就全部留下来作为储备。坦率来说我们已经最大努力去买黄金,因为全世界一年就生产 2000 吨,工业还要用一点,别的国家还要买一点,所以给你 400 吨,已经很了不起。
有人算过,从人类认识到黄金的价值,到现在人类整个黄金是 10 亿盎司,10 亿盎司乘以 1200 多美元,就是 1.2 万亿的外汇储备,我们只需拿 1.2 万亿就把人类所有的黄金都买来了,实际不可能。不是说外汇储备局的人没有我们聪明,我们这种业余选手能想到的办法人家都试过,真就是没有办法。
坦率讲,我们国家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外汇储备在未来还是要上涨的,除非整个经济结构彻底改了。
外汇储备局的朋友分析过,从现实操作角度来讲,买美国国债,量大,流动性很好,想出手就出手,收益还可以,基本上有保障。所以中美过去 44 年,一个战略资产就是经济上绑在一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中国和美国人际关系很密切。
中国人在美国大概是 600 多万,跟犹太人差不多,美国官方的统计是 400 多万人,但是华侨工会统计多一点。
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东南亚国家使用移民美国的配额,里面大部分是华侨,因为华人在东南亚国家受歧视:
比如你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必须照顾马来人,是写在宪法里的,所以华人在马来西亚能力再强,你在国营公司只能当到副总经理,当不了总经理,在派出所干得再好也只能当副所长。
所以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就把孩子送到美国。从这个人的国籍来历看是马来西亚人,但是一问是华人。
很多东南亚国家最后移民美国、欧洲的配额都是由华人用了,因为在当地没有发展机会就跑出去了。
第三,我们共同应对了很多国际问题。
比如反恐、对付朝鲜闹事、还有伊朗核问题,我们也是共同解决。去年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我们中国做了贡献,美国和伊朗是主角,中间好几次谈崩了,是我们想办法拉回来的。
另外全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去年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很重要的协议,这个协议有一个前提,文本是中美两家起草的,我们两家起草以后交给大会就通过了。几年前在哥本哈根开会,因为中美闹翻了,这个会议就无故而终。
第四,邓小平的战略选择。
什么战略选择?融入美国体系内发展,这个给中美双赢创造了前提。
中国总体来讲在国际上采取改良主义态度,不是革命态度。不是说中国不能闹革命,中国可以闹革命。
南海问题,其实中国已经开始闹革命,拉朋友圈,现在拉了 70 多个朋友圈支持我们。美国拉欧洲、日本盟友压我们。欧、美、日加起来 9 亿人,美国 3 个亿,欧洲 5 个亿,日本 1 亿多点,依附于欧洲集团还有一些人,像四小龙都依附它的。美国集团 9 亿加跟班大概 20 亿,咱们中国真要下力去拉,可以把其他 50 亿人都拉过来。
最后世界拉朋友圈,我们会比美国厉害,我们会告诉美国人,我才代表国际社会。中国和印度就有人类的 40%,非洲 11 亿黑兄弟都听我们的,还有巴西等都可以拉过来,真要拉队伍,我们队伍比美国大。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秀了一下我们的朋友圈。
第五,中美发展出非常好的对话机制。
在过去 10 年,中美之间已经发展出非常好的对话机制。
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说法,中美之间有 98 个副部长和副部长以上级别的对话机制,主要的政府部门都有美国的伙伴,参加谈判的处长都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家庭号码。这种对话机制一般国家没有,包括美国和盟友也没有,但中美之间有,这对中美关系有便利。
下面谈现行政策,挑战在这里,机遇也在这里,就要看主观上怎么运用。
美国政策有一句老话,就是“亚太再平衡”。
看到中国 GDP 超过日本,制造业总量超过它,美国就紧张了,采取挺老的一个办法,就是回归亚洲,希拉里·克林顿提出来的。
2010 年 7 月 23 日在越南河内开 AIF 年会,美国提出要回归亚洲,弄得中国非常恼火。美国前任政府出来批评,你说回归亚洲,是不是指责我放弃亚洲,小布什就说我什么时候放弃亚洲,没有放弃,后来希拉里就改成转向,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到亚洲,从大西洋移到太平洋。欧洲人不干了,欧洲人说我是第一盟友,老子跟你过了 70 年,你想跑还是怎样,于是有了亚洲再平衡。
实际这里有一个暗示:亚洲地区原来是平衡的,因为你们中国的崛起,还有你们中国的行为咄咄逼人,平衡就打破了。我作为世界一把手,有责任恢复地区平衡。这个词对美国比较有利,对我们不太有用。
亚太再平衡,主要内容有四个:
第一是军事。美国把 60% 海空军移到这边来,这是公开宣布的,到 2020 年 60% 的海军就过来了。有美国朋友统计过 59% 都已经过来了,这就像冷战的时候对付苏联,60% 的军力在北大西洋对付苏联,20% 保卫本土,其他 20% 机动,现在美国就用冷战的方法对付我们。
第二是 TPP 。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想搞一个贸易圈,把中国排除在外。
第三是利用中国和邻国的矛盾,比如中国跟越南、菲律宾、日本的矛盾。
第四,抓住中国,不放过中国,影响中国。
这是美国回归亚洲的四大安排,也是美国对付我们的总方针。很稳定,从提出到现在一直没有变,不管中东怎么乱,不管俄罗斯怎么闹,一直没有变。
如果希拉里上台,这个政策还会继续下来,而且对我们更严厉,希拉里是这个政策的设计者,她上来会继续推这个政策,而且推的力度比奥巴马大。
奥巴马光说不练,很会说话,特别是对大众说话,但是他有一个弱点,执行不利,说得很好,但执行不下去。希拉里不一样,希拉里上台以后执行力肯定比奥巴马强,这个女性很厉害,是美国职业女性的骄傲。
川普上台可能好一点,他对亚洲没那么关心,对欧洲、中东更感兴趣,所以比较好打交道一点。川普是孤立主义者,不愿意承担太多的国际责任。我估计川普上台以后先跟盟国吵架,因为他说我给你保安,你都不缴费,这怎么行?像日本、韩国、沙特都要缴费。但是这些盟国穷的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还给你缴费?所以川普上台其实是好事,先跟盟国吵架,再跟邻国吵架。
而且川普整个竞选有个基调,防止拉美移民。
肖像油画《女总统之路–希拉里竞选》 尺寸:150公分X110公分创作时间:2016年6月 冯振华原创作品
美国人对未来有很多忧虑,其中有一个忧虑就是人口结构。
现在美国 3.12 亿合法公民,还有 1200 万非法移民。在 3.12 亿合法公民中,白人是第一位,下面是墨西哥,大概 6000 多万,黑人 4000 多万,亚裔 2000 多万。拉美裔、拉丁裔、黑人、亚裔,1.2 亿多,白人 1.9 亿不到。
新出生的孩子,现在 6 岁以下的孩子 50.2% 是少数族,白人现在已经绝对少数,意味着 12 年以后,18 岁的投票者,少数民族就是多数了。
现在美国最担心的是拉美裔,合法公民已经排第二位,非法的 1200 万 95% 都是他们,而且这些人绝对不会回去,到处瞎跑,警察也抓不着。美国白人女孩一辈子生 1.2 个孩子,一个拉美裔女孩一辈子生 8.6 个孩子。假设没有外来援军,这帮已经在美国的拉美裔就会改变美国的结构,几十年以后美国拉美裔将是第一大族群。
现在美国人谁都不敢说,但心里都担忧,因为拉美化给美国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美国足球非常好,其他都是负面的。
第三个就是跟我们吵架,叫贸易伙伴国。所以川普上台挺好,日本、德国、韩国都紧张,为什么?要吵两次,作为盟国要吵一次,作为贸易伙伴国又吵一次,我们中国就一次。
一个是无招胜有招,什么都不做。
美国人把军队调过来,在我们家门口舞枪弄棒,手都快脱臼了,中国没有任何反应,还以为中国深不可测,其实中国就是没有办法。
后来我们提出要搞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以后,美国人没有完全拒绝,但是也没有完全接受。美国只接受不冲突、不对抗,其他坚决不接受,要平等待遇不给,合作共赢不干。美国给中国造成很多麻烦。
自美国提出回归亚洲以后,我们东海、南海麻烦就多了,给中国添堵。
中国长期战略大概如下几个要点,美国长期战略我不知道。希拉里上台就是现行政策的延续,川普上台就不知道长期战略会怎么样。咱们中国的长期战略很稳定。
第一,发展自己。这一点不能动摇,发展到一定程度,让美国不得不接受。
第二,在不与美国直接冲突情况下,积极扩大我们的布局。
比如一带一路、金砖银行、亚投行、东方防空识别区、南海建岛。我们都掌握节奏,跟俄国不一样,俄国有时候不管美国的想法直接干了,中国基本上还是有把握度。
就说南海建岛,对美国刺激挺大,我们就是等美国去打叙利亚,卷入乌克兰的时候去建岛。去年 6 月美国发现我们建这么大的岛,我们马上报告领导不建了。不是不建了,为什么建到 6 月底,因为7月份台风就来了,200 多条船,大船不多,多都是小船,有点危险,赶紧回来,这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是科学原因,南海建岛抽海沙,跟特制的水一搅拌变成地面,这是新工艺,世界上没有,要科学检验一下。有点像我们做完一个项目要找一个第三方检验一下,这个技术很棒,但是还要科学院、工程院来看一下,所以建到去年中就看一下,检验一下说行,再往下干。
这是邓小平的改革方针,小平改革就是增量改革,叶利钦改革是存量改革。
叶利钦上来就把国有企业卖了,他觉得这就是改革。小平不是这样,小平怎么弄?整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国营企业不动,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搞多种经营,等到国有企业占 GDP 的比例掉到一半以下,这个时候才改革,这个时候国营企业跨了还有别的企业顶着,不会致使整个经济垮掉。
不像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国营企业一卖,新经济又没有,一下国家就垮了。通货膨胀 1.6 万,百分之一万六,财富全没了,这不行。邓小平改革不错。
原来我们对国际责任也承担,但没有今天这么多,我们愿意和美国合作。
领导事情很多,你替他承担一点,这也是一个办法。我们内部讲尽量做到公平、到位。美国除了商业民族,还真的是法治民族,特别讲程序,程序上到位,他就是输了,心理上也能接受,要尽量做到程序透明、公正。
美国有点烦日本,小动作太多,日本跟美国人谈判的时候,美国人很生气,日本总结跟美国人谈判是 3 个 S (Smile,日本人见人都微笑;Silent,日本人在国际会议上不说话,沉默;Sleep,日本人常常在会上睡着)。它觉得挺好,实际上美国非常烦,觉得这不是大国,大国就是直来直去。
我们中国现在就要这么干,有些具体的事情可以玩点阴谋,总体来说中国崛起要坚持透明公正,无话不说。
另外还有一个战略叫深入美国。
现在我们跟美国谈一个东西叫 BIT ——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我们希望有个局部成果,有个底子,所以决心要谈成。
不仅会给美国提供更好的优惠,同时争取我们的投资在美国有很好的条件,这样我们国内资本有出路,资本到美国可以赚钱,控制市场。美国的投资机会相对是好的,比较开放,比日本、欧洲开放,市场容量比较大,法制透明可预测,保护性也不错。
中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国会众议员的选区都有中国投资,中国就可以掌握上千张或者几千张选票,那就可以影响他的态度。
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邪招”,比如说让世界的乱局进一步发展。
美国有一个毛病,它真的多元,在西方国家当中民主程度最高。当然多元的好处,老百姓有自由度和发言权,但也有坏处,建立共识非常困难。
对美国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外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敌人,围绕这个敌人进行政治动员。如果有两个敌人,美国就傻眼了。
二战以前就是这个情况,一个是黑色威胁纳粹德国,一个是红色威胁苏联。这个时候美国内部就吵,一派说它是敌人,一派说另一个是敌人,还没打,自己就打起来了。如果美国外面有三个敌人,我估计就开始晕,有四个就彻底找不着北。
所以,中国战略的任务就是确保美国有四个敌人。
恐怖分子肯定是一个,俄罗斯很像一个,但是还不够。
中国曾经想办法扶植巴西,巴西实际上有潜力成为一个大国,但是它不上进,没办法。
巴西这个国家真是好,850 万平方公里,世界的“肺”亚马逊森林,在他们家;世界的“肾”亚马逊河,在他们家。亚马逊河厉害到什么程度?它的水量是长江的 8 倍,它就是海,根本看不到边。
而且在巴西一点黄土都看不到,全部是郁郁葱葱的,但是巴西只开发了大西洋沿岸一点,现在是 2 亿人左右,从来统计不清楚人数,估计 2 亿人左右。
你去巴西谈饥寒交迫,他们彻底不了解,没有饥的概念,因为他们是热带,比我们广州还丰富,随便弄一点肯定吃得饱。寒也没有这个事,大部分特别热。巴西人自己说上帝一定是巴西人,但是这个家伙不求上进,混日子,永远心情很好,傻乎乎唱歌。
中国前几年曾经想鼓励它,所以我们 2014 年帮巴西建一个两洋铁路。
美国后来工业化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修了两洋铁路,1861 年修大西洋、太平洋连通的两洋铁路,这是美国后来工业化一个重要的进展。拉美人一直想建,一直建不起来,内部矛盾很多,也没有技术,也没有钱。
中国现在建桥技术世界第一,世界最好的 100 架桥全部是中国的,所以 2014 年我们协调,我们给技术,我来帮你造,目的是把巴西西部搞起来,让巴西进一步繁荣。对我们有好处,巴西的物资就可以有一个太平洋港口。它现在的物资都是对欧洲方向,两洋铁路一通,它的丰富物资就可以到太平洋港口,我们可以用,对它也好。
我们从战略目的,真的想扶持巴西,中国一直鼓励它,说你是天然的大国,不能废了,结果还是废了,巴西现在内部政局一塌糊涂。
这是我们的战略思路,以后怎么做再商量。因为我们被美国当做竞争对手,也要做一些准备。国际发生乱局,经济上对我们不好,但在战略对我们挺好。
中美关系的前景没有答案,即不能说中美必有一战,也不能说中美必定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还取决于很多的共同努力,也取决于运气。
现在双方精英层有一些共识,我们要在一些方向上共同使劲。
一是美国以基辛格为代表提出我们跟中国要共同演进。
这是很了不起的新思维,一般的美国人到现在还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但是基辛格这一代人开始知道中国潜力不可限量,所以他要求美国人改变态度。美国人很难改,美国人从建国到现在都很顺,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所以一般不太愿意平等待人,都是要求你向我演进,没有我向你演进的事。
反正基辛格先生一直在倡导必须和中国共同演进,要求中国改变一些行为方式向我们演进,我们也要改变,这是一个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在一部分美国精英层当中有市场。
附带讲一下,现在社会当中可能也有一点市场,比如说,美国很多学校开始反思快乐教育:老是快乐,把孩子给耽误了,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什么没有学到搞什么创新。
2013 年美国有一个讨论叫“虎妈现象”:有一个马来西亚华裔叫蔡美儿,她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这位女士很漂亮,很能干,她老公是法学院院长,是国际法学泰斗,结婚生了两个女儿,从结婚到生女儿全部都是她管,基本上她老公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
蔡美儿就是按照中国的方式教育她的两个女儿,教育的非常成功,一个上哈佛,一个上普林斯顿,然后规定孩子一天打多少分钟游戏,弹多久钢琴。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很成功,有媒体去报道她,美国就把她叫作“虎妈”。
之后就引起争论,你看美国的跟贴,绝大多数是支持她的,这就对了。
咱们中国在学美国快乐教育,美国在学我们,这就是共同演进。
中美有问题,但也在合作,两国政府的态度,一个是回归亚洲,一个是新型大国关系,但是两个社会精英层中美国方面出现新的思路,共同演进,以基辛格为代表。
当然美国也有人觉得跟中国共同演进不行,但是我更重视基辛格这一派的声音。
在共同演进当中要注意分担,我们中国确实要多负担一点责任,美国确实很多事情忙不过来,忙不过来我们帮他分担一点,它还是会感谢你。中国就是要分担一点责任。
我觉得中美避免作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避免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台海、南海都有危机,但是以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和能力,每一步都会掐着美国的忍耐边界。我推算最后我们不是真动手打,而是把它挤出去,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我们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中美不可能平等共治,像日本跟美国建立起制度化的伙伴关系做不到,因为中美两家太牛了,谁也不服谁。
中美的前景叫功能性伙伴,或者叫两国协调论。什么叫功能性伙伴?我们不是联盟,我们是一个一个议题的合作可以做到,另外分歧控制也可以做到,如果能把议题合作充分利用好,把主要的分歧控制好,这就是功能性伙伴。
19 世纪初,有一个拿破仑战争,法国崛起,横扫欧陆,英国带领一批国家搞了反法联盟,最后把拿破仑战胜。赢了以后在英国推动之下开了维也纳会议,这个会议建立一个架构,叫欧洲协调,跟欧洲人讲他们都是知道的。主要的要点是:
第一,大国之间划一个底线,不直接兵戎相见,有矛盾控制。
第二,在某些问题上一定合作,选择性合作。
这种体制让欧洲从 1815 年到 1914 年一战爆发,维持大致 100 年的和平。所以,欧洲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东西,既不是联盟,又不是明确的对手,而是有点模糊关系的合作伙伴。我们叫功能性伙伴。要点就是两个:找到一些议题进行合作,把分歧尽量控制住。
我个人推算,追求这样的目标是比较现实,可以做到。虽然中美会有摩擦,如果我们控制得好,时机掌握得好,准备得充分,美国被我们挤出南海、台海,但没流血,美国可能真的接受中国,成为平等伙伴。
中美两家以平等伙伴关系在很多议题上展开合作,这就是功能性伙伴,是中美关系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2016年06月27日08:42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6月27日,据《纽约邮报》报道,芝加哥公牛队的法国中锋乔金-诺阿是今夏的非受限自由球员,而他将成为纽约尼克斯在自由球员市场上的头号追逐目标。
《纽约邮报》的记者马克-伯曼在报道中指出,在交易掉罗宾-洛佩斯之后,尼克斯迫切需要找到一名合格的首发中锋,而诺阿已经成为了尼克斯的头号追逐目标。
上周,当尼克斯与公牛完成了关于德里克-罗斯的交易之后,尼克斯记者贝格利就表示“尼克斯管理层的一些人士希望去追逐诺阿。”
此外,露天看台资深记者霍华德-贝克表示如果诺阿离开芝加哥的话,球迷们应该期待尼克斯将猛追诺阿。“菲尔-杰克逊和诺阿的关系不错,而且诺阿对纽约这座城市很有感情。”贝克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被交易到尼克斯队的德里克-罗斯也将会积极招募昔日队友诺阿。
尼克斯把诺阿调整为自由球员市场上的头号追逐目标,实际上也就说明他们已经退出了凯文-杜兰特的争夺战。尽管菲尔-杰克逊曾试图追杜兰特,但是他知道可能性微乎其微。前两天公布了杜兰特在自由球员市场大门开启后最先会面的6支球队,尼克斯并不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斯需要把目标调整得更加实际一下,并先想办法补充五号位上的空缺。
(罗森)
任桂辛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体育专电21日,即将于次日离京奔赴法国备战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女足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媒体见面会。女足主力后腰任桂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已经给自己定下目标,希望能在奥运赛场上通过自己的进球帮助球队获胜。
“其实关于奥运会我也有自己的目标,队伍能取得胜利最重要,但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进球帮助球队获胜,那么我就会觉得更开心。”这位27岁的国家队中场核心说。
任桂辛技术细腻、颇有大局观,去年的加拿大女足世界杯上,她曾在对战喀麦隆队的比赛中被评为当场最佳球员。今年年初在日本大阪举行的里约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中,身高只有1米6出头的她成功“冻结”了日本、韩国富有创造力的中场,为中国女足时隔八年重返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
不久前与泰国队的两场热身赛上,任桂辛更是攻守兼备,接连收获进球。虽然中国女足主帅布鲁诺21日表示目前里约大名单仍未完全确定,但他说“这批队员中有9到10名队员,没有特殊情况我会需要她们”。不出意外,任桂辛将在里约迎来自己的奥运首秀。
谈到布鲁诺上任以来给“铿锵玫瑰”带来的变化,任桂辛说:“他每次开会时告诉我们每天保持微笑,不管生活怎样微笑面对,这样我们心里就不会有太多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场上会发挥得更自如、更好一些。”
任桂辛所在的长春女足今年引进了三名巴西国脚外援,她们将成为中国女足在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对手。任桂辛说,受语言因素影响,她虽身为长春女足队长,但与三位巴西队友平日里的交流也很有限。“比赛毕竟是在人家主场,她们临行前跟我说了‘里约见’,能感觉她们是很想取胜的,但我也会把求胜欲藏在心里,等到比赛当天再展现给全世界。”
当被记者问到有没有被主帅叫去询问巴西球员情况时,任桂辛说,目前布鲁诺还没有找过她。“布鲁诺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教练,他在收集对手情报方面能力很强,应该不用我们说太多。他总去看比赛,相信外援的表现他都能看到。”
22日,中国女足将飞赴法国,进行将近一个月的集训,期间将与法国女足和加拿大女足踢热身赛。7月21日,球队将飞赴巴西圣保罗进行奥运冲刺备战,可能还会有一场与津巴布韦队的热身赛。
北京时间8月4日,中国女足将在里约热内卢迎来奥运会的第一个对手东道主巴西队。
西班牙老帅博斯克今晨派出全主力出战,但也埋下隐患——主力球员更疲惫。克罗地亚今晨就算输球掉到小组第三,由于赛前积4分已锁定16强资格,反而心态放松。克罗地亚主帅卡西奇大胆用兵,安排莫德里奇、曼祖基奇、布罗佐维奇和维达等绝对主力休息,卡利尼奇、罗格和普亚卡等得到首发机会。本来,这样的阵容输了也很正常,但边缘球员更有拼劲和斗志,也为比赛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西班牙在开场不久就取得领先:席尔瓦右路横向带球后送出精准直塞,法布雷加斯似传似射将球推向门前,莫拉塔轻松打进空门。
克罗地亚的“新鲜血液”在上半时结束前发威:佩里西奇左路晃过胡安弗兰后传中,前锋卡利尼奇抢在拉莫斯之前用非常规的“蝎子摆尾”垫射扳平比分。西班牙在欧洲杯长达735分钟的不失球纪录被打破,他们上次失球还是上届欧洲杯小组赛首轮被意大利前锋迪纳塔莱破门;西班牙的不失球纪录超过12小时,拉莫斯、皮克、布斯克茨和阿尔巴全部打满这神奇的735分钟。
到了下半场,西班牙仍用不紧不慢的倒脚控制比赛节奏,克罗地亚表现得更有进取心。普亚卡在禁区内被拉莫斯放倒,荷兰主裁判库佩尔斯没有判罚点球,引起克罗地亚众将的强烈不满。库佩尔斯在第70分钟判给西班牙一个很有争议的点球:克罗地亚后卫福萨里科在禁区内被西班牙前锋阿杜里斯撞了一下,失去重心的福萨里科又撞倒席尔瓦。库佩尔斯指向点球点,福萨里科吃到黄牌,上前表示抗议的克罗地亚队长斯尔纳也被黄牌警告。
意外的是,西班牙中前场拥有众多脚法精良的球星,却由中卫拉莫斯来主罚这粒点球。莫德里奇没有上场,但把自己在皇家马德里队友拉莫斯的“情报”及时传给克队门将——只见队长斯尔纳左手捂嘴对着门将耳语了几句,随后苏巴希奇扑出了拉莫斯罚出的半高球——比分仍是1比1。
博斯克在下半时用布鲁诺、阿杜里斯和蒂亚戈分别换下诺利托、莫拉塔和法布雷加斯,但没有取得太好效果,反倒被克罗地亚利用挽回点球后的劲头强势逆转。终场前,克罗地亚打出犀利反击:卡利尼奇送出直塞,佩里西奇在左路小角度射门,门将德赫亚伸脚封堵,皮球从其脚和立柱之间的缝隙钻进球网,克罗地亚反超比分!
西班牙上次在欧洲杯输球,还是2004年在小组赛第三轮以0比1负于葡萄牙,最终获小组第三而无缘八强。西班牙在2008和2012欧洲杯连拿两届冠军,以9胜3平保持不败,再到今年开局两连胜,长达14场的欧洲杯不败纪录今晨被克罗地亚打破。
在这份榜单上,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巴萨核心伊涅斯塔,也有本赛季莱斯特城的英超抢断王坎特,还有刚刚加盟阿森纳的瑞士人扎卡,比较意外的是,皇马后卫拉莫斯也挤进了排行榜的前五。
托尼克罗斯以场均116次传球,雄踞榜首,最关键的是,他不仅传球次数多,成功率还特别高,接近93%的成功率。并且,每场比赛还能送出3.3次威胁传球,目前已经收获了1次助攻。可以说,克罗斯一个人把以往施魏因施泰格和厄齐尔的活,干了一大半。
虽然西班牙球员哈维阿隆索曾经在拜仁创下单场206次传球的德甲纪录,但那是在联赛中。而在近3届大赛中,克罗斯的场均传球次数,依然能够排名第一。
克罗斯传球次数多,当然跟德国队强大的实力有关,本届欧洲杯小组赛中,德国队场均控球率66.5%,是所有球队中最高的。在大多数时间里,德国队都将对手压制在半场。于是,处于后腰位置的克罗斯,当仁不让地担负起组织球队进攻的责任,德国队的球总要经他在中场的调度,来决定进攻的方向。
而在俱乐部,克罗斯尽管场均传球次数也不少,但因为皇马的中场还有拿球能力同样出色的莫德里奇,所以,克罗斯在皇马的传球可没国家队这么多。
在15-16赛季欧洲五大联赛层面,那不勒斯的后腰若日尼奥场均102.6次传球,位居所有球员第一,他也是唯一一个场均传球过百的球员。克罗斯上个赛季在皇马,场均传球接近76次,是西甲所有球员中最多的,但跟其它几个联赛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比起来,他还是最少的,而这显然跟皇马的战术有关。
皇马的前场有攻击力强大的BBC组合,因此,中场球员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攻防转换,将球输送到锋线上。
实际上,在欧洲五大联赛所有球队的场均传球次数排名中,皇马只能排在第十位。巴萨在恩里克上任之后,也不再刻意强调对球权的控制,他们场均580次左右的传球,只能排在第五位。
德甲如今越来越技术流了,拜仁和多特的传球次数都能排进前五就是证明。而克罗斯传球能力的提升,就得力于效力拜仁的最后一个赛季,13-14赛季,那个赛季,也是前巴萨主帅瓜迪奥拉入主拜仁的第一个赛季。
克罗斯07-08赛季在拜仁开始职业生涯,08-09的下半赛季和09-10赛季被租借到勒沃库森,10-11赛季回归拜仁。直到瓜迪奥拉入主拜仁之前,克罗斯的场均传球次数,都不算多。
13-14赛季,克罗斯场均传球一下子提高了20多次,并且在转会皇马之后,依然延续了这样高传接球的频率,这显示他已经成为球队的绝对核心,是球队的攻防转化和组织调度的枢纽。
本届欧洲杯,德国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显然离不开克罗斯在中场的组织,而克罗斯也可以凭借在国家队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俱乐部的地位。
2016-06-25 20:36:10 来源: 网易体育
伊布坎德雷瓦奋起争球
贝尔纳代斯基同样因膝不适缺席了今天的训练,不过他明天将回到训练场上。
来源:特稿】 发自:北京 2016-06-23 09:55:30
2010年7月31日,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吴建民接受致敬。理由是:无论他身为大使、外交学院院长,还是国际展览局主席,他都以儒雅、平和的个人魅力,展示了与世界进行正常交流的中国风范。(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我很少见到职业外交官不打官腔,因为对外说话要有口径,但是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跟中国人说话也按口径说话。吴建民是少有的职业外交官里头按常识说话、按人情说话的人。”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中华民族不怕多灾多难,就怕自己头脑发昏。” 吴建民最后一次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
2016年6月18日凌晨4点,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武汉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去世那天,77岁的他刚从北京飞到武汉,准备参加由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活动。
吴建民搞了一辈子外交,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位领导人做过翻译,是新中国第一批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他还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等职。
吴建民名满天下是在他退休之后。他有着务实、理性的外交理念,而且他积极著书立说、四处演讲发言来宣扬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常被人称为“鸽派”。此外,吴建民为人谦和,谈吐不凡,一举一动颇有大国儒者风范,是中国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吴建民的突然离世,引发学术界、媒体圈、外交界以及民间的大规模缅怀和哀悼。与此同时,他的去世也在公共舆论场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外交该“软”还是“硬”的激烈争锋:有人敬重他是中国最有风度、最儒雅的外交家之一;有人则骂他是汉奸、卖国贼、软骨头。
吴建民去世了,却留给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给领导人做翻译
按照计划,由吴建民主编的首部《中国民间外交发展报告(2016)》,将于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吴建民的突然离世,让报告的组织方共识网临时决定,发布会改为吴建民的追思会。
在追思会上,著名美国问题专家资中筠说,她收到吴建民去世的消息时“特别震惊”,虽然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是她“一定要来”。
“我很少见到职业外交官不打官腔,因为对外说话要有口径,但是他们形成了一种习惯,跟中国人说话也按口径说话。”资中筠在追思会上说,“吴建民是少有的职业外交官里头按常识说话、按人情说话的人。”
1939年,吴建民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吴保生是国民政府外交部的一名驾驶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由于父亲曾驻外两年为中国公使开车,他便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吴建民的大哥)起名为“卡尔”(即英语汽车“car”的音译)。吴建民出生后,大哥升格为“大卡”,他被唤作“二卡”。
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吴建民曾说,母亲给了他最朴素的外交启蒙,教导他:讲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平息事端;平日积累的良好关系,会在解决冲突、引发争议时让人受益匪浅。
从小学习成绩不错的吴建民,梦想报考北大物理系,却因班主任的一句话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被分配到了法文班。
吴建民说,大学时代对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培训了他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他去世后,他的很多学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都说:“吴院长经常鼓励我们要多锻炼,要坚持锻炼。”
吴建民的学生、外交学院副教授任远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去年我们曾一起去日本开会,开完会吴老师就来敲我的门,让我和他一起去锻炼。我们在早稻田那里的山上走了两个多小时,他边走边和我讨论当天的会议,也向我指出了当天发言的不足,包括下一步如何发展,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努力。”
1959年,刚满20岁的吴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做翻译,一做就是10年。在《吴建民谈外交》一书中,吴建民曾回忆,“最初做翻译的三四年是在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其间学了不少东西,挨过批评,长了教训。那时,除了本职工作外,翻译还要做很多其他事:办签证、点菜、端盘子、泡茶、倒水等等。”
资中筠在吴建民的追思会上,也回忆起她第一次见到吴建民时的场景:“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场国际会议上,他那时初出茅庐,比我晚一轮,我们叫他小吴。那时候有工、青、妇、和四大组织,他在青(青年联盟)我在和(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法文很好,后来知道他英文也很不错。”
1965年,26岁的吴建民第一次为毛泽东做翻译。当时,毛泽东接见刚果总统马桑巴-代巴夫人。吴建民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还年轻,只有26岁,又是第一次给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领袖当翻译,内心一个劲儿地念叨:不要太激动,要镇静,要好好翻译。但当毛主席出现在会见厅时,我还是感觉很激动、紧张,心怦怦直跳。”
2016年4月,吴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毛主席、周总理开创的中国外交,非常注重平等待人。我们在历史上受了一百多年的凌辱,现在虽然中国强大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平等待人,还是要谦虚,谦虚就是不要飞扬跋扈。”
25年驻外经历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吴建民有25年的驻外经历。他曾说过:“1971年跟随中国代表团重返联合国,是我外交生涯中最珍贵的一页。”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吴建民与夫人施燕华作为第一批新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飞往巴黎工作,分别担任法语与英语译员。
他在生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回忆在联合国工作的那段时光:“那时我还是个小萝卜头,时间很快,四十多年过去了。”
吴建民生前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联合国第6届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出席,那一次的讨论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我当时在现场,从整个会议的筹备到开始的全过程,我在一线有深刻的体会,第一次观看讨论国际秩序的会议,并且这次会议是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小平同志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
在联合国工作的13年间,吴建民从翻译做起,后来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
联合国被吴建民称为“外交官的大学堂”。一位曾与吴大使有过多次交流的高中历史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大使曾对他说,“你们要讲好历史,要把历史脉络理清楚,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那段工作经历对吴建民影响至深,他曾说,“联合国教给我跳出本国看世界;联合国使我有机会同全球最好的外交官打交道;联合国教我如何把握世界的脉搏;联合国让我看到了全球的顶级外交。”
吴建民一生担任过很多职务,但被人称呼最多的还是:吴大使。吴建民在欧洲曾担任9年大使,驻荷兰、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还有中国驻法国大使。
在得知吴建民去世的消息后,法国驻华大使顾山悼念他说: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晓法国并为中法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
一如顾山所说,吴建民当法国大使那几年,平均每年在法国各处要做五十多场报告,他会抓住一切采访、演讲、出席重大活动和宴请的机会,让法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吴建民在1998至2003年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主要任务是争取欧盟解除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克里·布朗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说,2004年,来自美国的压力意味着这方面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个挫折并没有给吴建民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采取的平衡、开放心态的思维带来负面影响”。
在法国当大使期间,吴建民有一个“癖好”曾成为外交界的趣闻,就是他要亲自“挑厨师”。“我驻外当大使,干部是领导分配的,我一般不挑,但是厨师我得挑。”吴建民说过:“好厨师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因为有位好厨师,能做一手地道的中国菜,吴建民在驻法大使任上,曾经请到法国总统夫妇来他的官邸吃了一顿饭。吴建民说:“中国人和法国人走到一起,谈起吃,可以谈得没完没了。”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在西方的第一个文化中心设立在了法国巴黎。他就此推动创立“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且让埃菲尔铁搭披上了“中国红”。
他离任前,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他授予“大将军级”勋章。希拉克在给他授勋时还风趣地对吴建民夫人说:“大使夫人,可惜这枚勋章不能分成两半,但我要强调,这枚勋章也有您的一半。”
“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的很多人,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吴大使与施大使这对外交伉俪,一直是我们的典范。”一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现任外交官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非常恩爱,施大使之前本来可以到另外一个国家做大使,但她牺牲了做大使的机会,把大使夫人要做的事料理得特别好。她是一位既当过大使,又当过大使夫人的杰出女性。”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在武汉遇车祸去世。(视觉中国/图)
学生眼里的吴院长
卸任驻法大使职位后,吴建民的外交官生涯画上了句号。然而,2003年,64岁的他却又出任外交学院院长。
“老院长为我们外交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说,校长就是要为学生、学校多做贡献。我们现在脚踩的这片地(指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是他最早提出建设的。”吴建民的学生、外交学院讲师冯继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建民当院长后,提高了外交学院教师的津贴。他在任的5年间,外交学院的知名度也飞速提高。以前很多人都只知道展览路加油站,并不知道外交学院。”
对于老院长离世,外交学院师生第一时间表达了缅怀之情。6月18日,吴建民去世当晚,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学生们自发组织了追思会。现场有近500名学生,除了有很多他以前的学生之外,很多大一和大二的新生也来了。
外交学院副教授任远喆记得,吴建民任院长期间,身体力行推动外交课程发展,“外交学院有两门非常经典的课程:交流学和外交案例课,就是他开创的。他当院长期间,还请了老外交官,包括大使和参赞来给我们上课。”
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吴建民在任院长期间,还为学生们请来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前国新办主任赵启正等各界知名人士。
一位学生会的林同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退休后,老院长每个学期都会来学校做讲座,他很支持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邀请他,有时间他一定都会参加。”
“对于很多他的学生来说,他不仅是一位严师,有时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冯继承对南方周末回忆,当年她在读博时,曾有去以色列学习的机会,“但是我很纠结,我希望早日能完成学业,他说这个机会很难得,中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如果你能了解这个复杂的地方,其它的复杂问题就不在话下了。他支持我去以色列访学,说哪怕你去那里可能会延迟毕业,他觉得都值得。”
冯继承后来听从吴建民的意见,决定去以色列。在走之前,吴建民将自己认识的以色列和中东的学者都介绍给她,并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也给他们发了邮件,“包括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他认识的外交家的联系方式也留给我了。”
冯继承哽咽着说:“他会站得很远指导你,只要能够为你提供帮助,他都会无私地把资源提供给你。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长得更好,有更强的能力。”
“中国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
2009年,70岁的吴建民正式退休了。
提到退休后生活,今年4月,吴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我搞了一辈子外交,第一要对世界继续观察,继续思考这个世界;第二照顾我的夫人;第三,有些地方需要我讲一讲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去大学讲课,还有接受一些记者的采访,另外也出席一些国际会议。国际上对中国很感兴趣,外交部也很支持我出去讲一讲中国人的看法,因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还是比较弱的。”
退休之后的吴建民,还致力于推动民间外交。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在吴建民的追思会上说:吴大使曾建议请一个叫陈于化的人来参加民间外交座谈会。陈于化曾经想把他种的月季花和做的瓷器送到联合国展览,让吴大使帮他,但是后来失败了。开始周志兴觉得,这个场合让陈于化来不太合适,但是吴建民认为种月季花、做陶瓷,然后送到联合国,就是很好的民间外交,坚持要请他来。
曾经为吴建民编辑出版过两本书的中信出版社经管社社长朱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建民留给她的印象是非常勤奋、宽容,同时也非常谦和、低调和朴素。“他从不把自己当做老人,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我们的活动,有时他来参加活动没有秘书,一个人拎着一个电脑包就来了。”朱虹说。
吴建民搞了一辈子外交,其外交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三要,三不要”。也即,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简而言之,吴建民始终坚持中国应该继续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和平、发展是主流,他反对所有违背时代主题的言论和行动,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和为之抗争的出发点。
在6月19日举行的吴建民追思会上,有数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今年已94岁的著名学者何方,让自己的妻子宋以敏代为转达他的哀思:“最近看到关于他的一些争论,恍然觉得回到我当年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候大家对我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吴建民同志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他是很难得的,坚持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的人。”
许多人认为,吴建民近些年引起广泛争议的话语,在大方向上与中国的大政方针并没有任何抵触之处,在内容上也多是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内政外交所验证的常识。
“如果吴先生只是在小圈子里讲这些话,几乎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当一位资深的外交官在今天的社会里讲出这样的常识,居然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吴大使敢说真话的个性之外,其实也有中国社会变化、阶层分化的深层次原因。”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殷罡教授说:“如果吴大使是‘鸽派’,什么是‘鹰派’?在天上飞,实在不行就抓鸟,饿急了就抓老鼠,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地盘强,实际上是弱。什么是鸽子?鸽子能够传递信息,它能飞上千公里,所以如果说吴大使是一位鸽派的话,他确实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
吴建民生前曾接受过南方周末记者多次专访,他还是2010年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的被致敬者之一。2016年4月,借由吴建民新书《如何做大国》出版的机会,南方周末记者最后一次采访了他。
4月16日,下午3点,北京的天气突然炎热起来。在一个布置简单的办公室中,吴建民笑容可掬,谦和有礼。在正式开始采访前,他很亲切地问:这本书(《如何做大国》)读起来感觉怎样?有收获吗?
在采访中,这位年过七旬的外交家思维敏捷,侃侃而谈。他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己,中华民族不怕多灾多难,就怕自己头脑发昏。”采访的最后,南方周末记者委婉地提出了一直很想问的问题,您怎么看待和您意见不同的人?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总体反映是积极的,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把这种现象放在全球大反思的背景下来看,我们就会有一种平常心。”吴建民说,“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既是百家争鸣,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包括我的、你的、他的。”